新兴市场运营中的误区,规避风险与挑战
发布时间 - 2025-04-04 点击率:732次一、新兴市场运营中的误区
#
(一)对市场需求理解不足
1. 表现:- 企业往往凭借在成熟市场的经验或主观臆断来推测新兴市场的需求,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。例如,简单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会像发达国家消费者一样对高端、复杂功能的产品有强烈需求,而忽视了当地实际的消费能力和偏好。
- 未能准确把握新兴市场消费者在文化、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需求特点。比如,在一些宗教信仰浓厚的新兴市场地区,推出不符合宗教教义的产品或营销方式,导致消费者抵触。
2. 影响:
- 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,导致销售不佳,库存积压,浪费大量的资源用于生产和推广不被市场接受的产品。
#
(二)忽视当地竞争环境
1. 表现:- 只关注国际同行的竞争,而轻视了新兴市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。许多本土企业在当地经营多年,对市场渠道、消费者心理等有更深入的了解,且可能拥有成本优势。
- 没有充分研究当地竞争企业的经营策略、产品特色等,以为凭借自身的品牌或技术优势就能轻易占据市场份额。
2. 影响:
- 容易在市场进入后遭遇本土企业的强力狙击,在价格战、市场份额争夺等方面处于被动地位,影响业务的拓展和盈利水平。
#
(三)低估政策与法规风险
1. 表现:- 对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变动不敏感,没有及时跟进相关政策调整。例如,一些新兴市场可能会突然出台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的规定,或者对进口产品提高关税等。
- 没有深入研究当地政策法规在税收、环保、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,导致运营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。
2. 影响:
- 因政策法规限制无法正常开展业务,如被限制市场准入则前期投入打水漂;出现违规行为还会面临罚款、停业整顿等处罚,增加运营成本和声誉损失。
#
(四)过度依赖低价策略
1. 表现:- 认为新兴市场消费者主要追求低价产品,于是一味降低成本、压低价格,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。比如,一些企业为了降低价格,选用劣质原材料,简化生产工艺。
- 没有根据市场细分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策略,所有产品或服务都以低价推向市场,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。
2. 影响:
- 虽然短期内可能吸引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,但长期来看,会损害品牌形象,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,且一旦遇到成本上升等情况,低价策略难以持续,导致业务萎缩。
#
(五)营销渠道选择不当
1. 表现:- 照搬在成熟市场的营销渠道模式,而不考虑新兴市场的渠道特点。例如,在一些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新兴市场,过度依赖线上电商渠道,而忽视了传统的线下零售渠道的重要性。
- 没有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渠道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,试图自行开拓渠道,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且效果不佳。
2. 影响:
- 无法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,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受阻,市场知名度难以提升,进而影响销售业绩。
二、规避风险与挑战的策略
#
(一)深入开展市场调研
1. 做法:- 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,包括当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、消费习惯、文化背景、宗教信仰等方面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、实地访谈、焦点小组等多种方式收集一手资料。
- 研究当地市场的发展趋势,关注宏观经济指标、行业动态等,以便准确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。
2. 好处:
- 能够深入了解新兴市场的真实需求,为产品研发、定价、营销等运营环节提供准确依据,确保推出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市场口味,提高市场接受度和销售成功率。
#
(二)细致分析竞争环境
1. 做法:- 对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和国际竞争对手进行全面剖析,了解其优势、劣势、经营策略、市场份额等情况。可以通过行业报告、企业年报、市场监测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。
- 结合自身资源和目标,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,如差异化竞争,突出自身产品或服务在质量、功能、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;或者采取合作竞争策略,与部分竞争对手开展合作项目,实现互利共赢。
2. 好处:
- 提前做好应对竞争的准备,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,有效规避与强大竞争对手的正面冲突,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市场空间,提高竞争力。
#
(三)密切关注政策法规
1. 做法:- 设立专门的政策法规研究团队或聘请当地的法律、政策顾问,及时跟踪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变动情况,尤其是涉及外资、行业准入、税收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。
- 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交流,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讨论(如果有机会),争取对企业有利的政策环境,同时确保企业运营严格遵守当地政策法规要求。
2. 好处:
- 可以提前知晓政策法规风险,及时调整企业运营策略,避免因政策限制导致的业务中断或损失,同时通过合法合规经营,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,赢得当地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。
#
(四)实施多元化价格策略
1. 做法:- 根据新兴市场的消费层次分化情况,制定多元化的价格策略。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,可以推出经济实惠型产品或服务,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、控制成本等方式确保一定的利润空间;对于追求品质和品牌的消费者,则提供中高端产品或服务,并配套相应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。
- 定期评估价格策略的效果,根据市场反馈和成本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价格水平和产品组合。
2. 好处:
-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,扩大市场覆盖面,同时兼顾品牌建设和利润获取,提高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#
(五)优化营销渠道选择
1. 做法:- 结合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、消费习惯等特点,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组合。在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,注重线下零售、代理经销等传统渠道的建设,同时逐步拓展线上渠道;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新兴市场,可以加大线上营销力度,利用社交媒体、电商平台等开展推广活动。
- 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渠道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借助其资源和网络迅速打开市场,同时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产品或服务的推广。
2. 好处:
- 能够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,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知名度和销售量,降低营销成本,提高营销效率。
在新兴市场运营中,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存在的误区,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规避风险与挑战,从而实现在新兴市场的可持续发展。